博一建材讯:田螺好吃但是肉难挑,手工挑田螺既费时又费力,如何才能简单快速地吃上美味的田螺肉呢?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中的《破螺取肉》专题,报道了能实现精细肉壳分离的田螺取肉加工机。这是由宁海一位老师发明的,1天可以打2000斤田螺肉。
田螺取肉加工机,顾名思义,就是将螺打碎再取出肉的一台机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学院模具专业教师肖国华的这项发明去年6月份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关注。去年11月,央视记者赶到宁海采访,对这项发明进行了现场拍摄。
首播当晚,接了五十多个电话
栏目组在跃龙菜市场摆起擂台,10位娴熟的挑田螺能手组成的人工队和肖国华发明的田螺取肉加工机进行现场PK。10位挑田螺的能手一手拿着牙签,另一手拿着田螺,熟练地把田螺肉挑出,再去掉肠子。而另一头,肖国华把田螺倒进机器的漏斗,经过碾碎、滚动、过筛、割断、清洗,实现肉壳分离,不到3分钟,篮子里就盛满了田螺肉。
“我刚从CCTV看到你发明的田螺取肉加工机,真是佩服,这机器太神了!”“研究了这么久,终于成功了,恭喜恭喜。”……4月23日18时50分,肖国华的电话就被“打爆”了,朋友、学生、生产机械的厂家,一小时内就接到五十多个电话。
改造四次,最终达到壳肉分离
肖国华生于湖南益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捣腾机器。2001年,肖国华萌生了一个想法。“父母捡拾田螺出售净螺肉,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挑10斤左右,我能不能弄个设备,来减轻他们的负担呢?”2003年,肖国华把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
“怎么样能让田螺壳肉分离?”这激发了肖国华的好奇心,他开始在家尝试着通过水泥桶把外壳碾碎,去掉壳,留下肉。一番敲敲打打,肖国华制作的第一代田螺取肉加工机诞生了。“主要是通过柴油机的力量将主动辊转动,然后将田螺卡进槽隙里面,被动地滚动,把螺蛳碾碎。”第一代田螺取肉加工机虽节省了劳动力,但只可碾碎。“那这个机器做出来没什么实际意义,我的目标是做到自动化。”为了实现壳肉自动分离,肖国华在第一代机器的基础上加了震动筛,利用震动方式实现壳肉分离。
“壳肉是实现了自动分离,可个头较大的田螺会卡在漏斗内,并且田螺的肠子和肉还没分离。”这让原本觉得已经成功的肖国华犯了难,“要把漏斗设置成可调式的,这样能处理大小不同的田螺,还需要加波齿……”经过不断改良,第四代田螺取肉加工机在之前的基础上,将滚动的间距改成了可调式结构,同时在主漏斗侧边增加了一个小斗,再在入口处设置一个肉肠分离的波齿。这样倒入的田螺从主漏斗进入,依次经过碾压、震动、反复冲洗等步骤实现了壳肉分离,再将机器末端的田螺肉收集起来,倒入侧边的小斗,田螺肉在波齿的作用下进行割断,再水洗,最终实现壳肉精细分离。这样,一天能打2000斤田螺肉。
历经四代改进,最终达到田螺取肉目的,这台田螺取肉加工机大大提高了田螺取肉的生产效率。
作为机电学院模具专业老师,35岁的肖国华可是全校有名的“爱迪生老师”。据了解,自2012年至今,短短两年时间,肖国华已申请拥有75项创新专利。
在改进“田螺取肉加工机”的同时,肖国华并没闲着。短短两年内,他先后申报获得了涵盖模具、自动化设备在内的75项创新专利,“自动施肥机”、“农田播种机”、“菠萝挖槽机”……这些小创造小发明总能给身边人带来惊喜。
肖国华也点燃了学生们的创新火花。从2011年到2013年,他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8次捧回大奖,目前,学生们的三项创新作品已申请了专利。
《我爱发明》播出后,不少企业打来电话要求购买这台“田螺取肉加工机”。肖国华告诉记者,学校已同宁波一家机械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推广意向。
博一网是深圳市博一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的一个集建材网站建设、建材SEO优化、建材SEM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与传播的一个家居建材+互联网+家装的应用场景,详情敬请登陆http://m.bo-yi.com/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