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一建材讯:他能用140微米的钢线切割出如头发丝般的硅片;他为企业年创造效益1.68亿元;他于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我国光伏行业首位获得者。他就是保定英利集团一公司硅片一车间29岁的线锯工人韩伟——
硅片薄了20微米,年创造效益多了1.68亿元
5月26日,在保定英利集团一公司硅片一车间见到韩伟时,他正在一台产自瑞士的HCT-B5线锯机床旁,埋头帮一名新进厂的员工整理钢线。钢线厚度为140微米,稍有不慎,就“嘎嘣”断裂。韩伟的手稳如磐石,将钢线轻轻地捻起、绷直,缠绕在机器转轮上。
“一锯下去就4800个硅片,硅片的好与坏全在这条线上!马虎不得!”韩伟说。其实,每一锯的数量和质量,韩伟早已了然于心,因为目前英利集团执行的切割标准和程序由他带领攻关小组制定,是在昼夜不舍的观察中进行工艺优化所取得的成果。
这项成果来之不易,与之前源自国外的切割技术相比,硅片薄了20微米,即每片硅片厚度从200微米降到180微米。这样会使每一锯切割出的硅片多出600片,即从4200片提高到4800片。目前这种硅片是世界上最薄硅片,仅仅20微米的进步就让英利集团节省了硅料,为企业年创造效益达1.68亿元。
改进硅片切割工艺,从来都是世界难题。由于硅片异常脆弱,每一次变薄,攻关难度就成倍增加。180微米应该是世界上硅片厚度的极限,即便许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也都望而却步。笔者现场拿起一块180微米厚的硅片样品,只是轻轻捏了捏,硅片就在手中碎为三块,可以想见攻关时有多难。韩伟告诉笔者,困难主要集中在切割中出现大量“跳线”和“切斜”。
为克服困难,韩伟常在机床边一守就十几个小时。对于“跳线”,经过反复试验,韩伟寻到一个巧妙办法:在设备上增加过滤网桶,过滤杂质。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但跳线数量立刻大大减少。对于“切斜”,他根据线锯切割原理对瑞士进口的机床备件大幅度改造,结果大大改善了“切斜”问题。
试验成功后面临推广,急需重新编写所有设备的切割程序。这项数据统计非常繁琐,经过韩伟和三位技术员6个月夜以继日轮流倒班跟踪试验,终于获得了完美的数据,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厂。
爱岗敬业不怕吃苦,成就“金牌工人”梦想
“我学的专业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与光伏业完全不对口,当初进入英利纯属偶然。”韩伟告诉笔者。2007年2月,英利集团到邢台市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虑到离家较近,22岁的韩伟递交了简历,从此进入英利集团一公司硅片一车间,当了一名线锯工人。
“起初很不适应,一听到噪音脑子就发懵,工作中上手也不快。”韩伟说。尽管悟性并不高,但韩伟认准一个理儿——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比别人吃更多苦,付出更多努力。他始终记着母亲反复给他讲的话:“不管干什么,咱都得有多大力气使多大力气,嘴笨不会说,咱就不说,实实在在干,眼勤点儿多干点儿,别怕吃苦。”
调整好心态,韩伟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苦活累活,他抢着干;遇到不会的难题,主动请教前辈。所在车间的试验机床发生断线,需要重新入刀。他二话不说,挽起衣袖和裤腿,一猫腰就钻进机床下干了起来,经常全身沾满了浆料。就这样,他很快得到同事的认可,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摸索出多种处理断线的方法。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7年间,韩伟获得无数荣誉:英利集团“首席员工”、保定市“金牌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带出不少优秀员工,其中两人已成为车间区长、集团“首席员工”。“其实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辛苦的努力,展现自己的精彩时刻,实现自我价值。”韩伟深有感触地说。
博一网是深圳市博一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的一个集建材网站建设、建材SEO优化、建材SEM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与传播的一个家居建材+互联网+家装的应用场景,详情敬请登陆http://m.bo-yi.com/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