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一建材讯:日前,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农机技术质量检验站等四个单位的产品验收和江苏省科技厅的项目验收。这种联合作业机械每小时能拔棉秆17.7亩,抵上近百劳动力的作业效率。而且拔秆质量高,断秆和漏拔率不到10%。切碎压捆的棉秆,可直接作为生物质能电厂的燃料,或者代替煤炭作为各种锅炉燃料,还可以深度开发,制成板材。
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要发明,竟然是起源于射阳县老科协已经退休的老专家。射阳县是植棉大县,拔棉秆是农民畏惧的一件事。特别是随着棉花品种的改良和栽培模式的改变,现在的棉秆又粗又大,象一棵小树,加上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棉花收获后,棉秆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的“鸡肋”。县老科协的老科技工作者,目睹这一状况,萌生了开发研制拔秆机的念想。他们从2006年开始,组织科研攻关,经过多次试验,先后研制成功单盘、双盘拔秆机、棉秆切碎机和碎棉秆压捆机。如何把拔秆机、切碎机和压捆机三机“串”起来,在田间一步完成从拔秆、切碎、收贮、压捆的流水作业,是接着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初,经县老科协牵头,射阳县红日纺机厂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合作,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将开发“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申报省科技支撑项目获得批准,省财政拨出50万元无偿资金资助这一项目的开发。研制一体化机并不是拔秆机、切碎机和打包机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目前全国还没有这种产品,面临的技术难题是很多的。项目承担单位经过两年多的研制,攻克了不同行距棉秆的高效整株拔起、拔出后顺利退齿、整秆平顺喂入、低能耗切碎与抛送集料、碎秆高效可靠打捆等关键技术,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终于获得成功。
近几年来,全省全国棉花面积锐减,其原因一方面是棉花价格滑坡,植棉比较效益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棉花在田时间长,花工多,棉农劳动强度大。棉秆收获联合作业机械的问世,对于减少植棉用工,降低棉农劳动强度,对于恢复和稳定棉花面积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这种新型机械的推广运用,也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辟一条新路。该机尚在研发时, “指腹为婚”的现象已经出现,天津、山东等地客户已在等着要货。项目承担单位正在准备投入批量生产,让这一科技成果尽早发挥作用。
博一网是深圳市博一建材有限公司运营的一个集建材网站建设、建材SEO优化、建材SEM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与传播的一个家居建材+互联网+家装的应用场景,详情敬请登陆http://m.bo-yi.com/
打赏